耄耋老人患房顫,消融封堵雙保險!心內科一站式治療免后顧之憂
房顫,,是老年人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除了會引起心慌不適的癥狀外,房顫發生時,心臟中的血流變得無序,容易在左心耳凝結形成血栓;房顫終止時,左心耳的血栓,就會隨著血流沖向全身各處,輕則引起暈厥、腦梗死(中風),嚴重時將會威脅生命。
日前,我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方存明主任團隊為一位耄耋老人,成功實施我市首例房顫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療,一次手術解決房顫兩個問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此項技術的開展,標志著我院房顫的治療水平邁上新臺階,也為房顫患者提供了預防腦卒中的新方式。
一年前,八十歲的楊奶奶出現了無誘因下心房顫動的癥狀,近日,因胸悶、心慌加重來院就診,據楊奶奶介紹,自已三個月前曾發生腦梗就診于外院,雖然積極治療,但仍有右上肢活動不靈活的問題,相關檢查后確診為心房顫動、高血壓、腦梗塞后遺癥。
為減少楊奶奶再次發生腦梗的幾率、降低手術風險,經反復討論及精心準備,方存明主任團隊決定選擇“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房顫導管射頻消融+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進行一站式治療,射頻消融術治療房顫,左心耳封堵預防血栓形成,同時避免患者接受多次手術的痛苦和治療風險,縮短住院時間。手術在局部麻醉及靜脈淺度鎮靜鎮痛下進行,術后患者安返病房,無并發癥,目前楊奶奶已康復出院。
延伸閱讀
什么是房顫?
正常人的心率是竇性心律,竇房結指揮整個心臟有節奏的規律跳動,房顫時心房不聽竇房結指揮,代之以不規律地顫動,帶動整個心臟是無節奏的跳動。
房顫癥狀有哪些?
有的表現心悸、胸悶、乏力、活動后易疲勞,有的會出現頭暈、黑朦或暈厥,還有的入睡困難、心理困擾。
什么是導管射頻消融治療?
通過微創導管技術,將很細的導管從大腿根部放入血管內,到達心臟發病位置,釋放射頻電流,從而一次性消除“病灶”。
射頻消融益處:1、微創、局麻,損傷小;2、恢復正常心律,成功率遠高于藥物治療,首次消融成功率達80%以上;3、減少藥物的依賴和副作用;4、降低患者中風率,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中風,手術封堵or吃抗凝藥?
方存明主任表示,房顫卒中防治是個需要精確評估的治療,卒中風險的高低、出血風險的高低以及患者本人的意愿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抗凝藥效果佳,但關鍵是要終身堅持,另一方面,抗凝療法也有出血風險。
方存明主任介紹,左心耳封堵是抗凝治療重要的補充和替代療法。如果能夠堅持服藥,同時接受出血風險,可以選擇服藥抗凝;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左心耳封堵手術可能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