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規劃+3D打印,骨科成功開展一例肩鎖關節脫位個體化治療
提及3D打印,大家已經不陌生,從機械零部件到3D打印辦公室、樓房,3D打印的應用成果越來越多。隨著3D打印技術深入醫療領域,醫療手段和模式也在逐漸改變,日前,宣城市人民醫院骨科借助數字規劃、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一例肩鎖關節脫位個體化治療。
患者沈女士,外傷致右肩鎖關節脫位來我院骨科就診。肩鎖關節脫位是上肢外傷后常見的損傷,肩鎖關節的穩定主要依賴韌帶保護,上下方向的穩定主要依靠喙鎖韌帶,水平方向的穩定則依靠肩鎖韌帶、關節囊、三角肌和斜方肌。結合相關檢查,根據肩鎖關節脫位Rockwood分型,沈女士已達嚴重類型的Ⅲ度,需要進行右肩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對于此類手術,鎖骨鉤鋼板因其固定穩定和早期恢復患者活動而廣泛運用于臨床。但每個人的肩鎖關節不一樣,而公司生產的鋼板一樣,這就需要醫生術中判斷,對鋼板塑形后安裝。不僅耗時,對手術醫生技術要求也較高。
主治醫師陳健拿出了為患者專門設計的3D打印模型。據了解,這是根據患者CT數據打印的3D骨頭模型,3D打印的醫療模型最主要的作用是讓醫生在手術前可以直觀的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根據病人原本的解剖結構去設計鎖骨鉤鋼板,這樣在手術時能完美貼合患者真實骨頭,真正實現個體化定制,完美解決了因內植物匹配問題而造成患者術后肩痛、肩部活動受限、肩峰下侵蝕問題。同時,由于計算機數字技術將術中判斷、鋼板塑形過程一步到位,手術時間也由原先的60分鐘縮短到了30分鐘左右。
期待數字規劃、3D打印技術深入更多醫療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