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傳承,看宣城市人民醫院老中青三代護理人的堅守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們用自己默默的付出詮釋著“白衣天使”的含義,護理工作中不僅有剛踏入社會不久的“90后”,也有家庭社會中流砥柱的“70”“80后”,更有奉獻自己全部青春的老一輩。在第110個護士節來臨之際,一起走進宣城市人民醫院,了解老、中、青三代的提燈傳承。
前浪引領
楊梅芳:39年的堅守見證了護理發展
60后的楊梅芳在護理崗位上走過了39個年頭,楊梅芳說:“自已從業的這39年,見證了醫院從弱到強,從小到大,也見證了護理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楊梅芳看來,如今的護理工作,已經從簡單被動的發藥打針吊水,發展到了集疾病、心理、情感護理等多種因素的整體優質護理模式,不僅注重疾病本身,更要打開患者的心扉,走進患者的內心世界,從身體、心理兩個層面來對待患者。
“從普通護士到護理管理崗位再到門診,工作崗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門診工作接觸的患者和家屬更多,要不斷的去幫助患者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楊梅芳說,崗位在變,耐性、細心、責任心永不變。
“我已經步入職業生涯的末期,現在最想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崗。”楊梅芳說,“再過十年,二十年,當護理事業因為學科更加獨立,為廣大的老百姓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這個是自己最想看到的。”
中流砥柱
董敏:護士需要終身的
今年是70后護士長董敏度過的第25個護士節。提及心胸外科這個每天奮斗的“戰場”,她已經記不清多少個日日夜夜與患者一起度過。雖然是年輕的“老革命”,但她依然始終把“學習”和“成長”作為工作的關鍵詞。董敏說“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醫療設備多,微創手術多,護理環節前所未有的復雜,干這行不學習可不行。”
回望每一段救治經歷,董敏感嘆只有不斷學習,將每個人的能量最大化,才能充分激發隊伍的戰斗力。自己應當承擔起70后資深護士傳幫帶的責任,與年輕護士一同學習、一起成長。
“這些年里,自己陸陸續續地培養了三十多名護士,看著她們成長為科室骨干力量,甚至走上護理管理崗位,自己付出再多都是件值得的事情。”董敏笑言,希望自己能培養出更多緊跟時代發展有溫度的白衣天使,讓她們不僅有過硬的技術,更有貼心的服務。
中流砥柱
唐麗: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多用換位思考
2008年,愛笑的姑娘唐麗也披上了白色“戰袍”,這一批80后,如今已是醫院護理團隊的“中流砥柱”。每天早晨,腎內科護士長唐麗七點鐘就會到病房,趕在八點交班之前,將科室所有的病人巡視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唐麗說“護理工作有時更需要將自己與患者“對調”,多與病人交流并用心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疾病細節,提醒責任護士關注到這些細節,幫助患者的治療和護理。
雖然每天的工作勞心又勞力,可在她看來,青春就應該在奮斗中綻放光芒。“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縮小與長三角地區大醫院間的差距,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唐麗護士長說這是她給自已定下的一個小目標。
后浪奔涌
季星宇:男護士的宣言爭做力量代言人
97年出生的季星宇憑著一腔熱情選擇了護理專業。2019年,季星宇來到醫院正式成為了一名手術室男護士。見到他時,他正在正手術室里搭臺進行手術,“手術室的性質特殊,經常會有急診手術,看來今天自己肯定又不能正常下班了”。季星宇坦言,來手術室的患者往往很“不安”,這不僅表現在疾病上,更表現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上。
“記得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做手術時,當時她很害怕,我們就一直陪她聊天、寬慰她,緩解焦慮,后來奶奶還特意來手術室門口感謝我們。”季星宇說,雖然是工作中小事,卻也會給他莫大的鼓勵。
作為醫院里為數不多的男護,踏上工作崗位就意味著要成為“力量擔當”,季星宇卻從未有過負面情緒,他為自己能參與救死扶傷感到驕傲,為自己的一步步成長,感到幸福滿足。談及未來,季星宇希望自己向前輩們多學習,真正像南丁格爾說所在那樣,把護理當作藝術來做。
一代代的護理人接棒,呈現出無數個亮麗的縮影,“提燈天使”南丁格爾的精神也將代代傳承,在激流中勇進,在時代中發展。
祝白衣天使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