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心電圖及其臨床應用
動態心電圖及其臨床應用
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是美國Norman J. Holter 于1957年創建的,又稱Holter監測、長程心電圖等,是用一種隨身攜帶的記錄器連續檢測人體在自然生活狀態下24-72h的心電信息,借助計算機進行回放處理分析及打印記錄的心電圖。
其檢測特點為:①心電記錄器隨身佩帶,不受檢測距離的影響,不受體位及活動的限制。②檢測信息量大于普通ECG的8000倍至萬倍以上,尤其短暫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和一過性心肌缺血的檢出有獨到之處。
③回放系統不僅可分析顯示監測期內心搏總數、最高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并能自動分析、檢出室上性室性早搏、室上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次數、程度和形態,持續時間,房室傳導阻滯,心臟停搏的情況,其結果能以不同方式顯示,為臨床提供診斷、治療及研究的客觀依據。
DCG現成為心血管疾病診斷領域中的實用、高效、無創、安全、準確、重復性強的重要檢測技術,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及其他醫學研究。
發展簡史:1957年美國Holter博士發明了動態心電圖。1961年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統應用于臨床。1978年4月,我國開始引進Holter監測技術。1986年以前,多為2個通道系統的Holter監測技術。1987年以后開始應用為3通道系統Holter監測技術。1995年,12導Holter應用于臨床2000年以來,12導同步Holter監測技術開始應用于臨床。并顯示它巨大的優越性。成為冠心病心肌缺血,分析心律失常最有用的無創性檢查方法。
臨床應用:
一、臨床適應證
1.評定患者的癥狀如心悸、氣短、胸痛、暈厥等的性質。
2.對發作性心律失常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對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危險性的評價。
3.確定有無心肌缺血,對心肌缺血進行定性、定量及相對定位分析,特別是對無癥狀性心肌缺血進行定量分析。
4.協助診斷冠心病,鑒別冠心病、心絞痛的類型,對臥位性心絞痛和變異型心絞痛更為適合。
5.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評估。
6.對PTCA術后患者,了解有無再狹窄。
7.評定竇房結功能。
8.起搏器功能的評價。
9.評價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藥物的療效。
10.預測長Q-T間期綜合征、二尖瓣脫垂綜合征、擴張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可能出現的惡性心律失常。
11.進行心律變異性和心室晚電位分析等。
二、醫學科學研究的應用
1.正常人心律及心率的生理變動范圍。
2.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生機制。
3.心血管疾病的生物節律。
4.公共衛生、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
5.特殊工種人員如飛行員、宇航員、潛水員心血管功能的研究。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血管方面的研究。
三、臨床上的應用
(一)在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DCG對心律失常可作出準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它不僅可確定心律失常的有無、種類、數量,而且可確定心律失常的起始時間以及與 日常生活及自覺癥狀之間的關系,還可以了解不同心臟心律失常發作的不同特點。這對及早診斷和治療疾病,判斷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主要有: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停搏、傳導阻滯等等。
(二)在冠心病中的應用
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狀動脈及其分支有粥樣硬化,而發生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臟病變,其基本原因為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DCG在這方面的應用表現在對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判定心絞痛類型及提高診斷心絞痛的精確性、胸痛原因的鑒別、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識別高危患者和預測猝死的發生、提供康復期間最佳活動方案等。
(三)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SSS)中的應用
SSS的定義:是由于竇房結伴或不伴心房的病變而產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廣泛的特別是腦、心、腎等臟器供血不足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嚴重者可引起阿-斯綜合征發作甚至猝死。
SSS的DCG診斷標準:(1)竇性心動過緩《40次/min,持續1min。(2)二度Ⅱ型竇房傳導阻滯。(3)竇性停搏>3s,竇性心動過緩伴短陣性房顫、房撲或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停止時竇性搏動恢復時間>2s。(4)除外藥物引起的一過性竇房結功能異常。
除此之外,具有下列變化者也應疑及SSS:①24小時總心搏數<80000次;②24小時平均心率<55次/min;③最高心率<100次/min;④最低心率<40次/min; ⑤竇性停搏>2s或頻發竇房傳導阻滯;⑥慢快綜合征。符合上述標準越多則診斷的正確率越高。
臨床上SSS并不少見,由于其臨床癥狀及心律失常多呈間歇性、反復性發作及易變等特點,常規心電圖對其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DCG記錄時間長可檢出更多的竇房結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心律失常,對SSS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優勢,且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四)在心臟起搏器方面的應用
1.幾種常用起搏器的類型:
AAI: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P波抑制型
VOO: 心室起搏、無感知、固定頻率型
VVI: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
VAT:心室起搏、心房感知、R波觸發型
DVI:房室雙腔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
DDD:雙腔起搏、雙腔感知、R波抑制型或P波
2.在心臟起搏器患者中的應用:
(1)選擇安置起搏器的適應證;
(2)檢測起搏器功能,判斷起搏器故障,包括起搏功能、感知功能(感知不足、感知過度、交叉感知等);
(五)在其他心臟病中的作用
如:心肌病、二尖瓣脫垂綜合征、預激綜合征、肺心病等等,主要在于提高這些疾病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及協助判斷其預后。
(六)用于藥物療效觀察
1.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包括療效判斷、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2.評價抗心絞痛藥物的治療效果。
3.評價正性肌力藥物的療效。